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出版部门: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1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6/R
邮发代号: 4-34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3-6184
- 国内刊号:31-1966/R
- 出版周期:季刊
- 期刊荣誉: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1. 《微生物与感染》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相关基础与临床工作者根据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撰写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方面的述评、论著、综述、讲座等。
2. 《微生物与感染》来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文章应论点明确,设计合理,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图表清晰。
3. 《微生物与感染》来稿请附题名页,具体要求见我刊相关“模板”。
4. 正文中,除作者姓名附汉语拼音外,须用中英文详细列出文章题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准;摘要用第三人称以非结构式撰写,要求其能独立反映文章内容(中文为300~500字,英文以500实词左右为准);关键词需标引3~8个,请尽量使用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5. 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以后不宜再作更动;通讯作者应对来稿的一切全权负责,其姓名和E-mail应列于同页的左下方。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编号,同时在各单位名称前加相应编号。
6. 各级标题均左顶格,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通常为“1”,二、三级标题编号为“1.1”、“1.1.1”……,一般不采用四级标题。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7. 文中的图(表)、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统计学符号、医学名词、参考文献等著录规范,请参照我刊《稿约》的要求撰写。
8. 科技名词应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缩略语(除众所周知者外)在正文中第1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名称,然后加括号给出英文全称及缩写。量和单位一律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蛋白质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正体,基因名称的英文缩写则用斜体。
9. 来稿应有“单位介绍信”,声明无泄密内容、无作者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现象,填写《版权转让协议》,如有“基金项目”支助,请在文中(正文首页左下方通信作者之上)注明。“单位介绍信”、《版权转让协议》和基金证书复印件均须邮寄给编辑部。
10. 请在本刊网站上的“在线投稿系统”中投稿。文稿格式采用Word文档、A4版式、小4号字符、1.5倍行距。表格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数码照片图应为JPEG或TIF格式,精度 ≥ 300 DPI。文中各类图(表)应为原创,或取得原创者书面同意及无版权争议后方可使用。
11.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00元/篇;稿件被录用后,将在我刊网站上公布并根据所占版面向作者收取发表费;稿件一经刊出,即按规定付予稿酬,并赠送第1作者和通信作者各1本当期杂志。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影响因子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发文量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总被引频次
-
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挑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致的全球性传染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肠病道毒所致的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频繁暴发流行,其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致患者残疾和死亡.我国自2008年起每年发生全国范围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暴发而致死亡的主要病原体.目前手足口病已成为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数高的丙类传染病,给公共卫生带来严峻挑战.虽然绝大多数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但......
作者:朱启镕;曾玫 刊期: 2012- 02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参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早期合成的Tat不仅是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所必需,而且感染细胞分泌的细胞外Tat可以诱导靶细胞上该病毒辅助受体的表达,促进病毒的播散,并对不同类型的未感染细胞有多种作用,在艾滋病相关疾病,如卡波济肉瘤、神经紊乱、免疫缺陷等的病理机制中起作用.......
作者:杨怡姝;唐申北 刊期: 2003- 04
-
vMIP-Ⅱ--一种广谱的趋化因子受体拮抗蛋白
人疱疹病毒8型编码的一种趋化因子类似物(vMIP-Ⅱ)能与大量CC类和CXC类细胞因子受体高度亲和性结合,通过拮抗Ca2+短暂迅速内流引起的信号传导,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趋化作用.vMIP-Ⅱ对趋化因子受体的广谱拮抗能力为开发广谱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在非全身免疫抑制条件下治疗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治疗其他炎性疾病引入了新的途径.......
作者:温筱芸;江振友 刊期: 2004- 01
-
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能增多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毒素的产生
......
作者: 刊期: 2004- 03
-
细菌的群体性行为与耐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宿主、细菌与环境等几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因素.很久以来,人们认为细菌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各种活动,直到发现细菌相互之间也存在联系,才意识到细菌群体对其个体生存的重要性.目前将细菌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其耐药行为与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细菌生物膜与细菌程序性死亡两方面受到极大重视.本文综述了细菌生物膜、细菌程序性死亡......
作者:王辉;杨崇广;牛辰 刊期: 2011- 02
-
2009~2010年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分析
调查2009~2010年上海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毒性病原,探讨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背景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采用套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2044例患者的2044份标本(包括2005份鼻咽拭子和39份肺泡灌洗液),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
作者:何静;龚燕;张万菊;徐磊;刘祎;钱方兴;揭志军;俞慧菊;李杨;周志统;胡芸文 刊期: 2011- 02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98年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注册药物只有标准α干扰素;1998年之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继用于临床;200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AGasys)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这些研究的进展,一方面使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面临困难.......
作者:林之莓;谢青 刊期: 2007- 02
-
014 幽门螺杆菌诱导人类树突细胞成熟及细胞因子释放
......
作者: 刊期: 2005- 02
-
003 DNA疫苗预防单纯疱疹病毒1型所致角膜病变的效果
......
作者: 刊期: 2004- 01
-
副溶血弧菌端鞭毛基因系统的研究现况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嗜盐性有鞭毛弧菌,具有两种类型不同的鞭毛系统:端鞭毛和侧鞭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本文就端鞭毛基因结构及其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峰;聂军 刊期: 2003-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大肠埃希菌O157:H7毒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2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发展和评估
- 3 肺炎链球菌致脑膜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4 PTEN 通过下调自噬活性抑制登革病毒2型感染
- 5 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 6 新型先导化合物E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研究
- 7 HLA A2/6802父型基因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围生期感染危险性下降有关
- 8 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防控中领略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 9 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多糖合成研究进展
- 10 CARD9突变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11 一种新的乙酰高丝氨酸内酯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12 嗜肺军团菌在细胞内生长的特殊型
- 13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ae基因及编码蛋白紧密素
-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增强性疾病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5
- 16 诊断风疹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 17 登革病毒NS3蛋白酶研究进展
- 18 063副溶血弧菌基因组序列
- 19 疫苗学新进展
- 20 水源中肠道病毒及胃肠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