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出版部门: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1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6/R
邮发代号: 4-34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3-6184
- 国内刊号:31-1966/R
- 出版周期:季刊
-
人巨细胞病毒的免疫逃避策略
人巨细胞病毒(HCMV)能导致人类的隐性、持续性感染,为了对付宿主免疫所形成的不良环境,HCMV具有一系列不同的防护策略.本文综述了此病毒通过对多种免疫途径进行修饰达到免疫逃避目的的一些研究新进展.......
作者:胡廷徽;万泽生;俞树荣 刊期: 2001- 01
-
MxA蛋白抗病毒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论述了MxA基因在Ⅰ型干扰素(IFN-α/β)或病毒诱导下可表达具广谱抗病毒作用的Mx蛋白(小鼠为Mx1,人类为MxA),并介绍了MxA蛋白的抗病毒谱及其机制,论述了MxA表达与病毒(HIV-1、HBV、HCV等)感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判定IFN疗效中的应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妹英;杨吉成 刊期: 2001- 01
-
多糖与抗病毒作用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寻找有效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即综述了近年来多糖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媛媛;刘晶星 刊期: 2001- 01
-
基因芯片技术在致病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高密度寡核苷酸DNA芯片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杂交试验获得大量的基因组信息,在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分析中应用广,在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遗传病、传染病等许多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对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病原鉴定、分类与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步恒富;祝庆余;蒋中华;马立人 刊期: 2001- 01
-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微生物感染诊断中诸问题的探讨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微生物检验和传染病的实验诊断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实验方法,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中阐述了PCR在应用中的问题,如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标本的获取和制备、抗生素药敏试验和耐药性、特异性PCR检测、广范围PCR等,并提出一些PCR技术的新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余传霖 刊期: 2001- 01
-
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
病原微生物感染真核细胞后的终反应常常是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或凋亡,因而,调节细胞的凋亡往往是宿主与病原体之间建立相互关系的前提.某些病原微生物通过诱导凋亡而杀死巨噬细胞,进而抑制吞噬细胞的杀微生物作用.相反,凋亡的巨噬细胞也可通过分泌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本文就细菌感染与巨噬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郑春福;陈雅棠 刊期: 2001- 01
-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的生物学调节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基因的编码产物包括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等.NS5A是HCV编码的一种非结构蛋白,在酪蛋白激酶Ⅱ(CK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磷酸化修饰.在某些情况下,HCVNS5A的变异与干扰素(IFN)治疗的敏感性有关.NS5A与双链RNA蛋白激酶(PKR)之间的结合不仅与IFN的敏感性有关,而且与感染HCV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有关.与正常细胞恶性转化有关的机制,......
作者:成军;陈菊梅 刊期: 2001- 01
-
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
气单胞菌致病并非由单一的致病因子完成,而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侵袭和黏附因子是菌体进入和定居于宿主体内的前提条件;菌表膜成分保护菌体在体内增殖并广为扩散;多种胞外毒素因子等的协同作用使机体终受损,导致疾病的发生.......
作者:叶巧真;何建国 刊期: 2001- 01
-
RAPD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DNA指纹技术--RAPD(随机多态DNA)作为一种基因分析法,具有简便、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等诸多优点,在无需预知靶基因DNA的情况下,可迅速得出多态性很好的DNA指纹图.目前,这种方法在细菌、分枝杆菌、真菌等领域中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仲元;匡铁吉 刊期: 2001- 01
-
噬菌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在噬菌体与宿主菌严格配型的基础上,噬菌体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噬菌体治疗的前景有赖于人们对噬菌体寄生性的基因控制及特异吸附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深刻理解.......
作者:张克斌;胡福泉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国外信息(三)
- 2 054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带状疱疹样损伤的能力与其神经侵袭性致病潜能有关
- 3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脑脊液病毒学诊断中的应用
- 4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的重新流行
- 5 基因枪接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促进DNA疫苗诱生的免疫应答转换
- 6 汉坦病毒及所致疾病
- 7 2001年从香港家禽中分离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性
- 8 031 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成孔毒素的特征分析
- 9 双歧杆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10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 一个潜在治疗肝纤维化的药靶:大麻素受体
- 12 2010-2013年上海长宁地区成人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分子特征
- 13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 两株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烈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学研究
- 15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疫苗研究进展
- 16 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讯摘要
- 17 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瘤性及机制
- 18 伤寒沙门菌致病物质的研究进展
- 19 005戈氏链球菌中一种新的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双组分系统
- 20 人腺病毒36型与肥胖发生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