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出版部门: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1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6/R
邮发代号: 4-34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3-6184
- 国内刊号:31-1966/R
- 出版周期:季刊
-
肿瘤坏死因子α突变型斑马鱼在海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作为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TNF-α在宿主抵抗海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RISPR)/CRISPR-associa......
作者:谢玲玲;王风华;王德成;赵超;彭刚;牛辰 刊期: 2017- 03
-
CRL4在增殖的肝细胞系中上调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分泌表达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编码的X蛋白(hepatitisBvirusXprotein,HBx)对HBV感染的启始和维持至关重要.HBx可能作为病毒来源的接头分子,介导Cullin-RINGE3泛素连接酶4(Cullin-RINGubiquitinE3ligase4,CRL4)复合物对染色体外DNA限制因子SMC5/6的降解.近研究发现,CRL4接头分子DNA损伤结合蛋......
作者:朱园飞;鱼康康;邓强;高月求 刊期: 2017- 03
-
家养及大型养殖场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四环素耐药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农家家养鸡与大型养殖场鸡肠道菌群组成及抗四环素抗性基因在肠道菌群中的分布情况.通过454焦磷酸法对细菌16SrRNAV3区进行测序来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用平板琼脂法筛选四环素耐药菌株,对其16SrRNA基因全长测序,并与RDP(RibosomalDatabaseProject)数据库比对进行菌种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常见四环......
作者:崔泽林;冯婷婷;周与华;黄秋婧;王翰瑜;陈炽华;蔡梦鑫;秦凯捷;张彦;董坷;郭晓奎;秦金红 刊期: 2017- 03
-
柯萨奇病毒B3型3D蛋白抗体的制备
肠道病毒3D蛋白是其RNA聚合酶.柯萨奇病毒B3型(coxsackievirusB3,CVB3)主要感染心脏,其3D蛋白在心肌表达中的时序和分布尚不清楚.本研究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获得的CVB3D片段插入pET28a(+)的表达框,获得pET28a(+)-3D重组质粒.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
作者:王玉;徐维祯;穆宇松;王天楹;闫碧莹;颜学勤;赵文然;钟照华 刊期: 2017- 03
-
炎性小体激活与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1,caspase-1)/caspase-11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炎性小体的激活在细胞焦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当病原体入侵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likereceptor,NLR)和黑色......
作者:杨斯迪;邓奇峰;黄瑞;吴淑燕 刊期: 2017- 03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dementiacomplex,ADC)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患者意识、行为和运动能力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50%的HIV感染者表现出不同形式的认知功能损伤.AD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也无明确的病理和生化指标.目前,蛋......
作者:谭智汨;张丽军 刊期: 2017- 03
-
人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
随着微生物群(组)研究的兴起,人体微生物组对机体健康或疾病作用的探索一度呈井喷之势,但研究技术及分析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深入.本文对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组的概念进行了解释,阐述了人体微生物群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模式,概括了微生物群与人体有关疾病的关系,提出了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6个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郭晓奎 刊期: 2017- 03
动态资讯
- 1 小干扰RNA与RNA干扰
- 2 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使用
- 3 关于肺孢子虫的命名与分类
- 4 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的研究进展
- 5 HBeAg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生物学作用
- 6 乳酸杆菌的免疫治疗作用
- 7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 8 2012— 2014 年上海市麻疹病毒学监测情况分析
- 9 结核分枝杆菌进化与致病性的研究
- 10 060 免疫球蛋白A介导的抗鲍特百日咳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 11 宠物会引发人类传染病吗?
-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 13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1例报道
- 14 霍乱弧菌的越冬机制研究进展
- 15 Viperin蛋白可通过影响非结构蛋白与脂筏的关联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 16 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酶T毒力机制的研究进展
- 17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诱导人胃上皮细胞系发生凋亡
- 18 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 19 细菌sRNA
- 2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