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出版部门: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1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6/R
邮发代号: 4-34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3-6184
- 国内刊号:31-1966/R
- 出版周期:季刊
-
IL-2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采用SNPscanTM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对453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组)和373例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者〔包括109例潜伏结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者、264例健康对照......
作者:熊坤龙;张文宏;王菲菲;程训佳 刊期: 2018- 02
-
2011—2016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柯萨奇病毒A组6型不同基因型感染细胞的差异研究
本文旨在分析2011—2016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和主要病原体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疫情防控和重症预警提供参考.采集2011—2016年哨点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标本,首先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和分型检测,其次对2012—2016年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A6,CA6)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型重组检测,分离重组型和非重组型CA6株,比较两者生物学特性.结......
作者:张晓玲;俞慧菊;刘祎;代发辉;宋志刚;王蔚 刊期: 2018- 02
-
结核分枝杆菌espK基因G-四链体核酸序列多态性与表达调控功能研究
DNA的G-四链体(G-quadruplex,G4)是由富含串联重复的鸟嘌呤(guanine,G)的核酸序列折叠形成的四链体螺旋结构,目前认为其与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组稳定性有关.已有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的espK(Rv3879c)是构成ESX-1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元件,其蛋白序列具有串联重复的GTPITP氨基酸序列多态性.本研究经核酸序列比对......
作者:韩昂轩;牛辰;吕亮东 刊期: 2018- 02
-
肠杆菌科细菌的Rcs信号转导系统——毒力、应激
Rcs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种复杂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能调节细菌荚膜异多糖酸合成,以及细菌鞭毛基因、抗酸性基因等的表达.Rcs不同于典型的双组分系统,其由3个蛋白构成,磷酸转移过程分3步进行.不同细菌中的Rcs功能有所区别,主要为调控细菌的毒力和应激.本文在简单介绍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对肠杆菌科细菌Rcs的组成、功能及磷酸转移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叶立娜;瞿涤 刊期: 2018- 02
-
PIN K1/parkin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除去损伤或多余的线粒体.真核生物通过线粒体自噬调控线粒体质量,维持供能细胞器的功能.大量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INK1和parkin可通过线粒体自噬参与并维持线粒体功能.PINK1与parkin能协同特异性识别损伤的线粒体,PINK1作为线粒体质量调控的探测器被活化,此过程中泛素化酶和去泛素化酶对维持parkin活性及线粒体自噬的效率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总结......
作者:郎秀娟;王燕 刊期: 2018- 02
-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为非发酵糖类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建立精准、高效的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技术,是开展其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防控的重要工具.本文就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比较多种基因分型技术的原理、优点、局限性及应用范围.......
作者:汤全珍;陆坚 刊期: 2018- 02
-
白假丝酵母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感染的关系
人体内定植着数目庞大、结构复杂的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群,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或真菌的某个单一物种,但近研究表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更好地理解体内的微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备体中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白念珠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助于维持不同物种间复杂的平衡关系.了解白念珠菌与......
作者:孔雯娜;吴文娟 刊期: 2018- 02
-
二代测序在脓毒血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精准、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可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基于病原菌培养的方法仍是脓毒血症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手段,但具有耗时长、灵敏度低等不可忽视的缺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依赖培养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其中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方法已发展较为成熟.但PCR只能检测已知的特定病原体,临床定量PCR仅用于检测病毒及少......
作者:朱逸敏;张文宏 刊期: 2018- 02
-
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基于内在性和获得性的耐药机制,导致全球抗感染领域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针对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尚无有效治疗方案,本文对其可选用的治疗药物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驰;凌保东 刊期: 2018- 02
-
微生物组与动物疫病防控
微生物组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人类不断探索人体微生物群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微生物组学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动物疫病防控领域中微生物组研究所发挥的6个作用进行了阐述:揭示疾病与菌群的相关性,鉴定新发病原体,确立有益于维持机体健康生长的菌群,筛选疾病防控的新药物和新制剂,开发新疫苗或改进疫苗的使用效果,提出更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李求春;焦新安 刊期: 2018- 02
动态资讯
- 1 烟曲霉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细胞表面受体的初步研究
- 3 微生物组与动物疫病防控
- 4 全身和黏膜免疫在小鼠感染中对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的交叉保护作用
- 5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6 专业英语学习小天地
- 7 铜绿假单胞菌细胞-细胞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
- 8 面对21世纪第2个10年——浅谈宏观微生物与感染学
- 9 《微生物与感染》稿约
- 10 防御素在免疫中的作用
- 11 A case report of a24-year-old male with a large hemorrhagic pericardiai effusion
- 12 048禽流感:H5N1耐药病毒株的分离
- 13 禽流感病毒与人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 14 007拟态弧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
- 15 幽门螺杆菌毒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16 026 同时测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新方法
- 17 流行性感冒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 18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 19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与社区健康人群肠道假丝酵母构成的比较与分析
-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参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