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出版部门: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1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6/R

邮发代号: 4-34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杂志名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3-6184
  • 国内刊号:31-1966/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2004年第5期文章
  •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人巨细胞病毒的致病过程.MAPK通路中的ERK和p38通路在人巨细胞病毒复制周期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引起病毒及宿主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人巨细胞病毒的复制;人巨细胞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及其他多种基因表达产物可通过不同机制以一定时序激活MAPK通路,调节自身及宿主细胞相应基因表达,以利于病毒完成其生活周期,并参与病毒的致病过程.深入研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人巨细......

    作者:李太存;陈利玉 刊期: 2004- 05

  • 结核疫苗研究的新动向

    近年来,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广泛传播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使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而其唯一的疫苗--卡介苗所具有的保护效果又颇有争议.因此,开发新型结核疫苗迫在眉睫.本文就近年来抗结核免疫机制以及3种结核疫苗研究的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顾家峰;高谦 刊期: 2004- 05

  • 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研究

    大肠埃希菌是早启动全基因组测序的细菌之一,但是对于大肠埃希菌作为共生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内的生物学本质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大肠埃希菌基因组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了解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就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岩;张卓然 刊期: 2004- 05

  • 乳酸杆菌的免疫治疗作用

    乳酸杆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可作为安全的疫苗载体.其本身可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维持正常菌群中起免疫调节作用.作为辅助微生物制剂,乳酸杆菌可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泌尿生殖道感染、先天性过敏症,甚至抗肿瘤,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微生物.......

    作者:姚晓英;李大金 刊期: 2004- 05

  • 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病毒感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许多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宿主抗病毒反应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病毒感染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开发抗病毒新药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介绍了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的病毒成分及其主要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张继成;吕文利;吴健民 刊期: 2004- 05

  • 细胞膜筏的结构及其在病毒复制和信号转导路径中的作用

    膜筏是近年发现的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特定微区域,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膜筏参与了许多生命活动,如生物合成、胞吞作用、信号转导等,尤其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膜筏起到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对膜筏的深入研究,将为研究病毒感染过程、抗病毒治疗和详细阐述各种生命活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者:杨淑凤;张卓然 刊期: 2004- 05

  • 体内病原菌和基因表达技术应用进展

    尽管体外分析对人们理解病原菌致病机制有很大的帮助,但它不能完全模拟病原菌所面临的体内复杂环境,限制了其应用.由于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表达的基因在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阐明病原体在体内的致病过程,有必要分析鉴定在感染过程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因此体内表达技术(IVET)应运而生.本文简要综述了IVET的基本原理,不同的报告系统及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孟江萍;尹一兵 刊期: 2004- 05

  • 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防御素为机体表达的抗微生物短肽,分α、β和θ3类,均具有直接杀菌/抑菌或抵抗某些有包膜病毒的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它的发现为临床寻求新型抗微生物制剂提供了思路.......

    作者:夏春祥;李琦涵 刊期: 2004- 05

  • 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随着对O157:H7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检测O157:H7的方法不断获得改进和提高.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检测方法不断出现,对预防和阻断O157:H7的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免疫磁性分离、改进的聚合酶链反应及芯片技术等方面介绍O157:H7的检测方法及其各自特点.......

    作者:王海河;李凡 刊期: 2004- 05

  • 艰难梭菌的检验

    本文简要述及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检验中的一些问题,着重于A-B+分离菌株的检验,包括细菌培养、毒素的组织培养检定、毒素和共同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并对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余传霖 刊期: 20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