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出版部门: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1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6/R
邮发代号: 4-34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673-6184
- 国内刊号:31-1966/R
- 出版周期:季刊
- 期刊荣誉: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评比三等奖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1. 《微生物与感染》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相关基础与临床工作者根据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撰写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方面的述评、论著、综述、讲座等。
2. 《微生物与感染》来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文章应论点明确,设计合理,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图表清晰。
3. 《微生物与感染》来稿请附题名页,具体要求见我刊相关“模板”。
4. 正文中,除作者姓名附汉语拼音外,须用中英文详细列出文章题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准;摘要用第三人称以非结构式撰写,要求其能独立反映文章内容(中文为300~500字,英文以500实词左右为准);关键词需标引3~8个,请尽量使用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5. 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以后不宜再作更动;通讯作者应对来稿的一切全权负责,其姓名和E-mail应列于同页的左下方。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编号,同时在各单位名称前加相应编号。
6. 各级标题均左顶格,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通常为“1”,二、三级标题编号为“1.1”、“1.1.1”……,一般不采用四级标题。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7. 文中的图(表)、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统计学符号、医学名词、参考文献等著录规范,请参照我刊《稿约》的要求撰写。
8. 科技名词应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缩略语(除众所周知者外)在正文中第1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名称,然后加括号给出英文全称及缩写。量和单位一律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蛋白质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正体,基因名称的英文缩写则用斜体。
9. 来稿应有“单位介绍信”,声明无泄密内容、无作者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现象,填写《版权转让协议》,如有“基金项目”支助,请在文中(正文首页左下方通信作者之上)注明。“单位介绍信”、《版权转让协议》和基金证书复印件均须邮寄给编辑部。
10. 请在本刊网站上的“在线投稿系统”中投稿。文稿格式采用Word文档、A4版式、小4号字符、1.5倍行距。表格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数码照片图应为JPEG或TIF格式,精度 ≥ 300 DPI。文中各类图(表)应为原创,或取得原创者书面同意及无版权争议后方可使用。
11.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00元/篇;稿件被录用后,将在我刊网站上公布并根据所占版面向作者收取发表费;稿件一经刊出,即按规定付予稿酬,并赠送第1作者和通信作者各1本当期杂志。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影响因子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发文量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总被引频次
-
2007-2008年肠道病毒71型北京地区分离株的VP4基因序列分析
为了解2007―2008年北京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否存在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与病毒毒力的关系,我们选择2007年分离的3株EV71(其中1株分离自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其余2株分离自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和2008年分离的5株EV71(其中3株分离自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或鼻拭子标本,2株分离自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液标本),提取基因组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作者:李玉运;朱汝南;钱渊;邓洁;孙宇;王芳;赵林清 刊期: 2009- 01
-
噬菌体治疗细菌性感染及其限制因素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已成为抗感染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临床对一些细菌性感染疾病束手无策.噬菌体疗法是一种通过噬菌体裂解细菌来治疗病原菌感染的治疗手段.噬菌体在抗菌领域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成为目前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噬菌体治疗动物和人类病原菌感染、限制其临床应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罗婷婷;王睿;顾川佳;何平;华允芬 刊期: 2017- 02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致瘤病毒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RISPR)/CRISPR-associatedprotein9(Cas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源于真细菌和古细菌中CRISPR/Cas系统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机制研究.该技术利用特异性向导RNA识别靶点基因,引导核酸内切酶Ca......
作者:王玉;徐维祯;钟照华 刊期: 2017- 02
-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的重新流行
1999年8~9月,美国纽约市及周边地区发生多例脑炎,从病人及其他死亡动物中分离到黄热病属病毒,鉴定为西尼罗河病毒(WestNilevirus,WNV).自今年5月25日从巴尔的摩市的一只死亡乌鸦中检出该病毒为止,美国东北部已有9个州区发现了该病毒,包括纽约、新泽西、马里兰、康涅狄格、罗得岛、新罕布什尔、宾州、麻省及哥伦比亚特区.......
作者:叶荣;袁正宏 刊期: 2001- 03
-
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
作者: 刊期: 2016- 05
-
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ED转录表达的培养条件
为探讨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ED(leukocidinED,LukED)转录表达的佳培养条件,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ewman菌株lukE在TSB、BHI、YCP、MHB和LB培养基中不同生长阶段(对数生长早期、中期、晚期和平台期)的表......
作者:杨涵;黄凯峰;徐溯;赵焕强;徐晓刚;胡付品;何春燕;龚芳;刘庆中 刊期: 2019- 01
-
One Health—— 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新理念
近几十年来,多种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在世界各地不断造成暴发流行,其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均造成威胁,同时食源性人兽共患病还引起多种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全球范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传播范围也逐渐扩大,传统单一的控制策略已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防控.在此背景下,OneHealth理念逐渐形成.该理念倡导使用多学科交流、多部门协作及跨地域合作的策略来控制传染病,已在多......
作者:聂恩琼;夏尧;汪涛;陆家海 刊期: 2016- 01
-
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近70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断出现。美国1999~2005年因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而入院的患者增加1倍多,其中诊断为败血症的患者增加81.2%。因此,寻找控制耐药菌的新对策十分迫切。目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控菌手段有抗菌肽、噬菌体等。其中,噬菌体的发现早于抗生素,后因抗生素的普及而被忽视。如今,耐药菌株的流行使噬菌体治疗再次受到关注。本文就应用噬菌体及其裂......
作者:李慧一;曹风雅;胡澜也;佘凯芩;崔泽林 刊期: 2013- 03
-
空肠弯曲菌活而不可培养状态的产毒素能力及毒素基因表达的检测
目的通过诱导空肠弯曲菌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BNC)状态建立细胞学模型,用VeroE6细胞和HeLa细胞检测空肠弯曲菌产细胞膨胀性肠毒素(cytotoxicdistendingtoxin,CDT)能力的改变,并在RNA水平上进一步验证毒素的表达.方法采用4℃冷藏及-70℃冷冻的方法诱导空肠弯曲茵进入VBNC状态,利用细胞总数计算、活细胞染色计数及可培养细胞计数间接确证VBNC状态细菌的存在,细胞对于......
作者:杨捷琳;窦同海;顾鸣;吴仲梁 刊期: 2007- 01
-
问号钩端螺旋体中一个新的OmpA家族蛋白抗原性及保守性研究
目的克隆表达和鉴定问号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中一个新的外膜蛋白(Omp)A家族基因LA0301,研究LA0301编码蛋白的抗原性和在15个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血清群代表株中的保守性,探讨其在疫苗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LA0301的特征.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QE31-LA0301,经IPTG诱导后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
作者:林玮;杨宏亮;杨杨;胡宝瑜;董珂;谭立志;郭晓奎 刊期: 2007- 04
动态资讯More >
- 1 BZLF1激活潜伏状态EB病毒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2 医学病原真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美国微生物学院2008年真菌学术研讨会报告
- 3 HBeAg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生物学作用
- 4 人体皮肤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 5 加强新现感染性病原体的快速和应需检测方法的研发
- 6 检出一株含插入片段的VanD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7 Grp78/Bip介导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对宿主细胞的吸附
- 8 朗格汉斯细胞与病毒感染
-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逃避RNA干扰的研究
- 10 1例L型支气管戈登菌肺部感染的报道
- 11 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
- 12 066马德里分枝杆菌的实验室特征
- 13 《微生物与感染》征订启事
- 14 表皮葡萄球菌PhoU同源物(SERP0316)的抗体制备及免疫鉴定
- 15 儿童坏死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 16 035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蛋白可介导病毒进入肝癌细胞系
- 17 病毒研究的崭新技术--RNA干扰
- 18 腺苷脱氨酶和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 19 Transwell技术模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黏膜及其他屏障系统的应用
- 20 噬菌体治疗的研究进展